2020年4月29日下午,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(SISI)專家講壇系列活動之《全球港口發展報告(2019)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發布會暨港口發展專題演講會,首次以視頻會議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行。
本次會議由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長、上海海事大學教授真虹,領銜報告編制團隊擔綱主講,SISI秘書長助理、港口發展研究所所長趙楠主持會議,并發布《報告》。
在對《報告》解讀時,SISI港口發展研究所所長助理謝文卿,從2019年全球港口發展環境、生產狀況、全球碼頭運營商發展狀況、碼頭投資建設、印度航運領域政策對港口發展的影響、港口供應鏈與跨境電商合作模式、全球碼頭運營商抗風險能力及投資、全球郵輪港口發展趨勢分析等八個方面,對報告內容做了詳細的分析。
在談及2020年全球港口發展趨勢時,謝文卿認為,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低硫油下航運成本激增的影響,2020年全球經貿增速將大幅回落,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速或下跌。具體表現為:亞洲港口或面臨負增長、美洲及歐洲港口持續下跌、澳洲港口增速停滯。
同時,港口投資市場短期低迷,具體表現為:亞洲港口建設相對平穩,美東港口新一輪建設將擱置,中國港口建設步伐將逐步放緩,自動化碼頭建設需求或將增強。
全球碼頭運營商方面,《報告》認為將再現整合潮,主要原因是碼頭運營商拋售資產促進整合。從中遠海運港口、招商局港口、迪拜環球港務集團、馬士基碼頭、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、和記港口等全球重要碼頭運營商的產能變化和經營情況來看,全球碼頭運營商增速整體向好。
在對港口供應鏈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,謝文卿表示,未來將更加注重客戶的綜合定制化服務。對于客戶來說,相關服務的整合所帶來的最大裨益,是“無縫式”的物流體驗。
對于服務供應商來說,服務的涵蓋面越廣,能夠賺取的服務費越高。且供應鏈服務向上下游延伸,也意味著更多的定制化服務方案與更廣的客戶群體。
同時,港口供應鏈也呈現出向線上發展的趨勢。這不僅為協同發展提供了便利,也對物流供應鏈自身響應速度,提出了較高要求。
港口供應鏈如何與跨境電商協同發展呢?
謝文卿總結說,港口物流供應鏈與跨境電商協同發展的實質,是港口行業面向全球物流供應鏈市場的深度整合。
具體而言,面對去中心化、訂單碎片化、供應鏈扁平化等必然趨勢,港口供應鏈必須抓住“萬物互聯”的時代機遇。未來,跨境貿易都可以通過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,提供“端到端”的物流一體化服務。
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的集聚效應,港口供應鏈服務商需要在聯合港口、船公司、碼頭、貨代、倉儲、報關、車隊的基礎上,延伸保險、銀行等服務商,發展以跨境為核心的供應鏈生態。會上,真虹教授還針對熱點話題,與在線嘉賓進行了交流與分享。
一是港口企業發展呈現出海向和陸向的網絡化布局趨勢,全球碼頭運營商加強對海向港口網絡的控制,以及內陸無水港的布局,將港口服務功能向內陸延伸。
二是打造“流程與流程”對接,構建以港口為核心的物流供應鏈,提供對市場需求變化響應能力更強的“柔性化服務”型港口。
三是增強港城聯動發展。例如,當前臨港區域已成為港口發展的重要依托,可以打造“港區+物流園區+臨港產業園區”三區合一的發展模式。
四是港口的可持續發展模式,可以向“資源節約型+環境友好型”方向發展。
五是要具有全覆蓋的信息和數據采集能力,擁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應用能力的智慧港口,將是未來港口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據了解,該系列《報告》曾獲得中國港口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,在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日發布的《2019全球海運報告》中,也引用了《2018年全球港口發展報告》的相關數據。